我国的农业标准体系主要是围绕农林牧渔各项农业类别,制定的不同层级,不同约束性,不同环节的多重标准所组成的,构成了农业标准体系的次级标准体系,主要包括了农业基础保准,种子种苗标准、产品标准、方法标准、环境保护标准、卫生标准、农业工程和工程构件标准这七种标准。
一、简述我国的农业标准体系主要包括的内容
1、农业基础标准:是其他的农业标准的基础,是在一定范围内普遍使用的标准,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技术中会出现的名词,术语,符号,定义,包装,运输,科技档案管理等。
2、种子,种苗标准:主要包括与果蔬等种子,种苗,动物的种禽,鱼苗等品种质量的分级标准,生产技术操作规程,包装及检验方法等。
3、产品标准:产品必须达到某些标准,或者全部的标准,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适用性而制定的标准,主要包括农林牧渔等产品品种、规格、质量分级等。
4、方法标准:在试验、分析、抽样等各种方法为物品对象而制定的标准,一般为选育、饲养等技术操作规程、规范、动植物检疫等方法或条例。
5、环境保护标准:为了保护生态平衡,和生活环境而制定的对于大气、土壤、水质等环境以及其他有关事项制定的标准,例如,农药安全使用、绿化规范等。
6、卫生标准:是对食品,饲料及其他方面卫生要求制定的农产品卫生标准,主要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。
7、农业工程和工程构件标准:在农业建设工程中的规划、施工、验收,等需要统一协调的事项所指定的标准,例如塑料大棚、沼气池等。
二、农业标准体系的三个主要特征
1、农业标准的生物性:农业生产一般在自然环境中,不受人力的控制,受到自然条件制约的,通过动植物的生长来实现,在不同地区,不同的技术,使用同样的标准,达到的经济效益都是不同的。
2、农业标准的区域性:农业产品在不同的地区,产出的品质都不一样,按照自然条件的茶艺需要设置不同的作物生产区域。
3、农业标准的复杂性:农业标准化主要目标为各项活的动植物,具有不同的差异性,在不同的地域,使用不同的农药,化肥等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