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鳅产地在哪里?
青鳅即圆泥鳅,青鳅产地分布广泛,多为野生,我国很多省份都有其踪影,如山东、湖北、广东、山西、湖南、江苏等河流中均有分布。青鳅其生长速度稍慢,养殖周期长,个头小,喜欢钻泥打洞,人工驯养较难不吃饲料。但因青鳅的口感稍好,容易烧烂,适合红烧和火锅,所以比较适合在国内销售,现在国内很多地区都有人工养殖。
青鳅品种的特点
青鳅体为长圆柱形,尾部侧扁,口下位,呈马蹄形。口须5对,上颌为三对,较大,下颌有两对,是一大一小的。青鳅的尾鳍圆形,鳞片细小,埋于皮下。体背以及背侧为灰黑色,并带有黑色小斑点。体侧下半部分为白色,或者是浅黄色,尾柄上有黑色的大斑。体表粘液较多,头部尖,吻部向前突出,眼和口较小。青鳅个体小,生长速度相对较慢,当年春季繁殖的小苗要养到入冬才能上市,基本可以达到25条到30条一斤。
泥鳅还有哪些品种?
1、台湾泥鳅
台湾泥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泥鳅品种,也是当下颇为流行的一个养殖品种,台湾泥鳅个头很大,而且生长速度很快,饵料系数也比较低,抗病能力又很强,养殖周期较短,对于大多数地区而言,如果能够把握好时间的话,一年是可以出两季成品的。
2、中华沙鳅
中华沙鳅是中国特有物种,外型酷似泥鳅,又常与泥沙为伴,所以又被称为沙泥鳅。中华沙鳅的肉质细嫩、味道鲜美,因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。除此之外,体色艳丽,体表还有美丽的斑纹,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。
3、大鳞副泥鳅
大鳞副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动物,处在幼鱼阶段时,它们主要以浮游动物、摇蚊幼虫、丝蚯蚓等为食。而长大之后的大鳞副泥鳅除了可以食用多种昆虫外,还会摄食丝状藻类、植物根、茎、叶及腐殖质等。我国四川、浙江、台湾、辽宁、黑龙江等地区均有分布。